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版务中心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陆 | 中网空间-技术支持 | 31mylove.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000559号 CopyRight-1999-2010 心语说说网 返回首页 |
听说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要上映,我一朋友好几天前就张罗着去看首映,她是冲着导演赵薇去的。赵薇还是“小燕子”那会儿,我都没迷过,何况她这次是躲在幕后的导演。
我敢说,我是冲着“青春”,冲着那“终将逝去的青春”去的。
这话听着有些矫情,但我真是冲着这个去的,所以第一次是一个人连伞都没撑徒步从瑞安的这头到那头,看一场电影——座位竟然只剩第一排很左边的了,还好影厅不大。
总喜欢在看一部影片前保有神秘感,因此没有在看之前查看相关介绍或评论的习惯,直到播放序幕的时候,我才知道该影片是据辛夷坞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大眼睛的杨子珊饰演的郑薇,从形象都到性格,俨然是《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穿越到现代的大学,敢爱敢恨,主要剧情都围绕着她展开。而江疏影饰演的阮莞应时很多女大学生向往的那种最好的闺蜜,用演员自己的话说就是:“闺蜜是一辈子的情人,却比情人能给你更多温暖。我们会遭遇不同境遇,有不同的生活,但就是知道有闺蜜在你身后、在你身边,不论是体贴的安慰,是无声的支持还是心疼的毒舌,都不能改变闺蜜的感情,我们在一起经历的就是最珍贵的。”
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在惦念着我们即将或已经逝去的青春时光的缘由吧。其实,青年无关年龄,而是关乎青春路上的那些人和那些嬉笑怒骂悲欢离合的场景。正当青春时,初中叛逆加浮躁,高中忙碌又煎熬,好容易到了大学,从来绷紧的弦一下子松弛下来,陪着我们的是很多的寂寥和空虚,当然,在那些年月里,我们还有纯粹无所谓与挥霍不玩的大把大把的时间。
在我们共同的青春里,确如电影,有扑克,有啤酒,重要的是有能一起打扑克一起喝啤酒的哥们儿。
初中时,等值夜老师房间的灯熄去后,一起翻墙去看夜场的秦腔大戏或临时搭台的皮影班子,回来时不忘在月光下的打麦场上畅谈理想,并约好不管怎样也不能让老师知道我们的行径;午饭晚饭都是自己在拥挤不堪的宿舍里用煤油炉子熏起来的,谁先熟吃谁的,从没讲究过那是别人的饭碗,干吗在乎呢,在乎了就不是哥们了,并一直延续到高中;夏天宿舍太热了瞒着老师抱着被子把课桌拼起来直接在教室下榻,直到有一天夜里不小心从课桌上滚了下去才老实会宿舍睡了,因为是通铺的大床,因太挤翻身时都要由寝室长负责喊“一二,翻——”
高中时,可以买成捆的蜡烛用来开夜车,也可不等鸡叫就赶到教室写作业,自诩非常用功的我们往往后于同桌的女生到教室;为了追求潇洒三五成群到学校后的东山上走走,本用来听英语的单放机里传来的是陈星的《流浪歌》和甘萍的《潮湿的心》;元旦的放假的晚上,本想改善一顿伙食打一下牙祭,一群人从城北寻觅到城南,越走越饿,就是不见一家亮灯的饭馆;宿舍顶上蹦来挑去的老鼠在我们酣睡时总要出来啃我们的碗柜,掏我们的菜篮,老鼠吃剩的就是我们的,是谁不注意卫生吗?习惯了也就习惯了。
到大学时,该浪费的不该浪费的青春发现已经只剩残骸了。一边自觉地珍惜青春勤奋学习,一边自觉地浪费青春挥霍光阴。市郊的桂林路和体育场的早市是我们的最爱,可能只是为了一碗包谷面碴子粥或者几本盗版书;早起的话可以不用买票直接曾到动植物公园逛上一天,直到那群猴子把我们几个看腻歪了才回去;于我而言,豪华气派的图书馆只是存书的地方,隔两周去一次,抱一摞进去,换一摞出来,被窝才是最安然的所在;学校南墙外的文昌路上有很多的小饭馆,大多钟爱川菜的辣和麻,连土豆丝都是那么的津津有味,一碟花生豆都可以垫住两箱的啤酒,我们的口号是有肉没酒不如没有,有酒没肉照样可以喝个够。
在电影里,我在看张开的青春,看林静的青春,看陈孝正的青春,但每个角色青春的背后似乎都是发生我们哥们青春时的故事,不禁感慨: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最近一直在看柴静的《看见》一书的第一篇: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其实我不愿意八卦一位成功人士的故事,也没沉溺在小女人细腻的文字的意境,而只是一种淡淡的感觉,很喜欢。直到看了《致青春》,我才恍然,其实我一直是在祭奠我自己的本已沉沦又腐朽了的青春。文章提及白岩松安慰柴静的话:“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一句话点中的命脉。
当我们拥有青春时,每个人都可以是那只“小燕子”,无法无天,没心没肺,也敢爱敢恨。可到现实中呢,哪怕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都能把你打个马趴你还必须得在原地倒着呻吟。所以,青春是需要浪费的,是需要挥霍的,甚至是需要践踏的,想想,到老了还能这样吗?所以,今天的我们的生活状态或脾气形象,可能是曾经连自己都厌恶的,犹如影片中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曾经是那么的讨厌抽烟,当着室友哥们的面也要贴上一张“禁止抽烟”的告示,但当他从美国留学回来见郑微时,抽进去的烟需要嘴巴加鼻孔才能冒出来。
柴静在书中说,有天她吹了高高的发型,化了妆去录制节目,在路上碰到一个当面的朋友,看了一会儿后说,“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我突然感觉到,这句话是说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可是,如果已经变得连自己都“反对”了呢?
我一直觉得赵薇在电影中在一次次地重建着青春时那种本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又在一个个的情节安排中毁掉了最初的三观,比如郑微放弃自己主动求婚过的林静,给死人写传记的张开与海龟陈孝正合伙开了一家名为“微观世界”的设计公司,还有,富二代许开阳与院长的女儿曾毓带着孩子听改名后的朱小北的讲座。但事实总如电影的结尾,当你还沉浸在海洋馆里陈孝正向郑微求婚的谎言中时,影厅的灯齐刷刷地亮了,电影屏幕一下子黑了,飘起来的那一行行的演员名录,才是真实的……